2009年10月4日 星期日

再生能源躉購 預估影響電價上漲3%

再生能源躉購 能源局:預估影響電價上漲3%
能源局訂定再生能源躉購費率,因為保証收購價格比電價要高,由全民買單,電價勢必上漲,但影響到底有多大?能源局長葉惠青評估,計畫以二十年全程躉購再生能源,對電價影響預估平均是3%。
『全程喔,電價影響百分之三,全程啦。可是第一年因為設置的量不會太多,所以第一年的影響會比較小,像德國、丹麥這些國家,平均差不多百分之三到百分之六左右,那我們估計我們的全程影響會到百分之三對電價的影響應該差不會太多。』
也就是說,躉購再生能源後二十年內全民電價平均上漲3%,以每戶每月平均電價793元來看,每月電價將在多支出23.88元,不過這是平均值,尤其第一年再生能源設置還不多,因此上漲影響較小。

日再生能源收購電價第 3次聽證會१०/2

太陽能裝置有誘因 台灣業者練兵 躉購費率成關鍵
鉅亨網記者葉小慧 台北2009 / 10 / 04 星期日 14:00

再生能源收購電價近期成為台灣太陽能業者關心的焦點,儘管目前市場主要在歐美地區,業者指出,購電補助若能刺激消費者裝機,產業將能藉此練兵,發展自主技術,也能降低系統裝置成本,並享受潔淨能源,其中關鍵就是躉購費率,產官學各界正如火如荼討論與制定中。
據經濟部能源局公告太陽能初步躉購費率,1 瓩至10瓩發電電能每度 8.1243元,10瓩以上至500瓩每度為9.3279元,500瓩以上每度 9.0270元,一次躉購費率適用20年,其中1瓩至10瓩將給予系統補助 5萬元/kW;前 (2)日召開第 3次聽證會中,為讓各界充分理解政府定價過程,特別公布各項參數全部內容。
這次聽證會中,包括宇通董事長蔡進耀、奇美能源總經理何玄政、綠能 (3519-TW)副總經理李宇琦、旭能副董事長歐政豪,以及益通(3452-TW)、友達(2409-TW)、華旭環能等國內主要太陽能業者,都到場提出質詢。
能源局局長葉惠青表示,政府定價參數相當複雜,公式將公共政策投入成本,以及國內經濟狀況納入評估,與一般企業財務觀點不同,而且參數為目前市場上最新數據,無法保障所有業者獲利。業者認為所採2009年的參數價格,為不景氣的特別情況,葉惠青表示將提供審定會參考。
宇通光能董事長蔡進耀則以內部報酬率指出,以目前能源局擬定的買回費率,能源局預估民眾若以此方案裝置太陽能系統,約有 3-5%的內部報酬率(IRR),但事實上 IRR可能不到 2%,與國外補貼政策 6-8%比較,台灣的 IRR明顯過低,甚至難以向銀行融資裝置,民眾無利可圖,就難以推動太陽能裝置量。
葉惠青指出,電力設備是長期投資,回收年限和折現率相關,官方依據稅、物價上漲、利息等因子評估,將折現率定在 3-5% ,是以現行利率水準下認為的合理利潤,不過,業者認為 IRR至少在 6% 以上,也將送交審定會一併考慮。
葉惠青進一步分析台灣再生能源躉購費率與國外的異同之處。他表示,台灣採用與德國、西班牙、丹麥、日本、韓國等國家相同的再生能源電力強制收購電價補助(Feed-In-Tariff, FIT) 制度,做法接近主流,但相對部分國家規定是 500瓩以上餘電才能賣,台灣 1瓩以上就能賣,全數躉購,自然價格也較保守。
這次的躉購費率政策讓太陽能業者譁然,主因這次政策並沒有現行政策的優惠,業者表示,原先業界預期應該是原來 5成的系統裝置補助,搭配上每度電 8元以上的買回電價,新的躉購費率看似較高,卻幾乎沒有設備裝置的補助。蔡進耀估計,若無設備補助,每度電買回價至少16元。
從消費者角度來看,再生能源躉購費率,除了考量裝置誘因,還必須考慮到台電購電的資金從哪來?能源局長葉惠青指出,除了再生能源基金給付,也將會以外加方式反應在電價上,將會隨著裝置量的提高而成長,不過,經濟部次長黃重球表示,在最初的幾年電價僅會「非常微幅」的上漲。
前日聽證會中,也有消費者站出來發聲,認為台灣這次的再生能源躉購費率政策較國外優惠,回到每個消費者身上來看,包括並非買回餘電而是全數躉購,購買價格一次定好就是20年不變,而且躉購費率年限不分再生能源種類,都一視同仁的20年。
正式的再生能源躉購費率,將由價格審定委員會決定。葉惠青指出,該審定會由次長黃重球擔任召集人,成員包括能源局、工程會、經建會、行政院消保會、消基會、工業局等官方代表,業界則由工總參加,學界包括台北大學環管所教授張四立、逢甲大學工學院院長林秋裕、台大會計系教授蔡彥卿、台大環工所教授蔣本基及大同大學校長朱文成等人,共17名成員。
葉惠青強調,目前再生能源躉購費率仍在程序當中,能源局會將聽證會蒐集的資料送進審定會,若審定委員判定資料不足,會再以公聽會或其他方式蒐集資料,歡迎業界提供資料。待資料完整後,再由審定會做決議,並預公告價格草案,若各界對於草案有疑慮,仍可提出相關修正建議。

2009年8月20日 星期四

太陽光電公司(BIG SUN)廣泛徵求大坪數建物所有人合作

邁入太陽能電廠興建經營 Big Sun積極踏出第一步
2009/07/23
歐洲在太陽能電廠的投資走在全球之先,太陽光電能源科技公司也將著手規劃自建電廠,創下國內太陽能晶片界首例。業者/提供
■翁永全■
立法院通過再生能源法案後,讓太陽能內需市場頓時活絡起來。業者一致期盼,年底前能儘速頒佈施行細則,明定政府的電力收購價格標準,才能真正帶動民間投資起飛。
在寸土寸金的台灣,土地是建置太陽能發電系統的最大成本所在,太陽光電公司(BIG SUN)走在市場之先,規劃一項市場僅見的雙贏計劃,將廣泛徵求大坪數建物所有人合作,在屋頂加蓋太陽能板,除了遮陽,以減少空調用電,並可發電,可謂一舉數得。目前政府對於此類投資案提供補助,BIG SUN以自產的晶片來建置,具有相對的成本效益,這是在CELL製造及代工之外,創造營收及獲利的另一捷徑。
BIG SUN去年已向宜蘭縣政府申請一筆二萬坪土地,羅家慶說,新廠除可能用以擴大CELL產線,也可能是矽砂精煉廠的預定廠址,此外也不排除用以興建大型電廠。一般認為,各國政府全力補助發展綠色能源之際,興建、經營電廠有利可圖,若由關鍵原料供應商投入,所獲得的報酬更加可觀。
國內已有多起電廠投資案,但由CELL廠主導並不多見。BIG SUN勇於投入,再一次讓人見識到經營團隊的膽識與先知卓見,也許將順利開闢出另一個藍海市場,屆時,台灣的投資案只是先期練兵,將作為日後拓展國際場的準備。

節能屋推動太陽能省電計畫

節能屋推動太陽能省電計畫不遺餘力
2009/07/24
【高雄訊】節能屋公司多年專精於太陽能產品的開發、設計與製造,提供客戶一貫化服務,專為企業解決各項省電需求及政府補助相關問題。
該公司董事長楊明坤表示,利用日照充足特點,在屋頂設置太陽能板,將熱能轉換成電能,現推廣期間,政府在能源局補助50%,高雄市政府陽光社區建構太陽能光電計畫亦補助20%,能針對客戶需求及政府補助配套,提供給企業、學校及機關團體免費節能省電方案,為機關團體節省電費開支。
該公司致力於節能減碳商品開發,至今已達10餘年經驗,並進駐國立中山大學創新育成中心,楊明坤認為,政府對太陽能高額補助有利於企業團體配合起帶頭作用,尤其夏季來臨之際,更能達到節約省電效益。
節能屋公司電話(07)368-4888號,網址:www.ecolohas.com.tw。(陳祺昌)

鉅進興業開發太陽能精密定位模組

鉅進興業開發精密定位模組 太陽能板更自動化
2009/07/27
轉寄
列印
鉅進興業經理邱顯進堅持創新研發,努力扎根台灣。楊鎮州/攝影 ■楊鎮州■
鉅進興業新開發出應用在太陽能板上的精密定位模組,主要作用為輸送及推動,可旋轉180度的全自動化新型設備,可隨著太陽光照射的角度做不同的變換,是一項創新的研發。
該公司新研發的設備,主要是要改進舊式設備只能做平面式的移動,以使其達到精準的動作,可應用在太陽能聚電上適用範圍相當廣泛,如光屋、工廠用電、家庭用電均可。鉅進興業經理邱顯進表示,線性相關設備是成熟商品,過去都是日本進口,為反應成本,台灣廠商自行製造生產,從日本引進材料,經台灣自動化機械生產、加工,不論是交貨期限、產品價格,與日本相比較,都佔了絕大優勢,但創新是企業當追求而努力不懈怠的,也對此次研發的新產品抱持著很大的期許。
邱顯進說,公司在6年前成立,當初曾經待過大陸也考慮在對岸發展,但因為人制化的社會讓我感到非常得不確定感,故決定在台灣創業,因為有LCD的沖壓支架的專業背景,才會往電子產業設備發展,也因為不斷的鑽研有了一些成績,今後將不斷的研發新產品投入市場,也會積極的開創事業同時也會把根留在台灣,這才是真正的愛台灣。
鉅進興業電話 (07)353-0588 (07)353-0588 號。

受污染土地的永續再利用

土壤及地下水污染專刊-受污染土地的永續再利用
2009/07/28
轉寄
列印
上一張下一張
家寶灣整治時期。■黃智(財團法人中興工程顧問社環境工程研究中心)■
國內隨著「土壤與地下水污染整治法」的推動,相關的土壤污染問題逐漸浮出檯面,對污染的改善,或許仍多停留在類似過去的管末處理觀念,單純以符合法規的角度看待。然而,與土壤污染直接關聯的土地資源,是不會遷移與流動(如水或空氣),而且是屬於國家領土資源,任何土地因污染而廢棄,均會對國家經濟與環境產生衝擊。此外,由於土壤與地下水的污染的複雜性,整治費用相當龐大,如果單純從「處理」的角度看,其效益僅止於符合法規,誘因亦不足。如果改以土地的永續發展切入,將整治工程視為產生更大社會與經濟效益的手段,將土壤污染狀況改善至可再利用的條件,給予投入復育工作更積極與正面的誘因,就社會面而言,可展現企業社會責任的態度,民眾則可獲得更健康與潔淨的生活環境。在經濟面,更可藉由將原受污染土地重新開發,促進當地與週邊的發展。所以,對土壤與地下水的污染整治應隨著環境觀念的變遷,以「土地永續利用」的觀念看待土壤與地下水的污染問題。先進國家對土壤污染的環境問題,都不再以單純的污染移除為出發點,而是在政策上創造誘因,以使污染行為人、民眾與政府三方面,均能因為污染整治工作,獲得有形與無形的獎勵。相關政策的推動計畫通常稱之為褐地計畫(Brownfield Program)或土地再生計畫(Land Revitalization Program),日本稱之為土地活用。主要目的在將受污染而荒廢之土地,在可以保護人體健康與環境的前提下,做適當的再利用,使得原本無法產生經濟效益的污染土地,再創其價值,並使土地資源得以永續利用。
事實上,國外已有相當多的成功案例,包括:德國魯爾區的再造、澳洲雪梨與英國倫敦奧運公園、日本北九州市生態鎮(EcoTown)等,都值得借鏡。而隨著成功案例的出現,也促使許多國家重新考慮污染土地管理政策。以澳洲雪梨運動公園所在的家寶灣(Homebush Bay)為例,該區域原本為歷經工業污染並成為荒廢的掩埋場,不論是土壤、地下水或地表水均受到嚴重污染,因應2000年雪梨奧運的舉辦,澳洲政府於1992年開始規劃,並投入1.3億澳幣進行污染整治,整合完整的土地利用規劃,再造家寶灣地區成為有大面積綠地公園、運動休閒設施及住宅與工商業區域的城市,成功將污染土地轉化成為活絡的城鎮,使得雪梨奧運成為名副其實的綠色奧運。而英國也仿效澳洲經驗,將2012年的奧運會場建構在廢棄的2.5平方公里的廢棄工業區,近150萬噸的污染土壤經過清洗後,再回填利用,累積近百年的廢棄物挖出後,利用篩選設備將廢棄物分類、回收再利用,而在完成相關建設後,將可為原本因工業污染而沒落的區域,創造出永續與健康的環境,例如奧運選手村將為該區域提供3,500個新家,建築、交通與能源的使用也都是以環境永續的角度設計。事實上,污染土地再利用的方式可以依據污染風險與經濟效益等因素,進行不同類型的再造規劃,以日本北九州市為例,是經過長時間的規劃,投資733億日圓(56%為民間投資、36%為中央政府補助、8%為地方政府自籌),打造綜合性環境資源回收園區及環境技術研究園區,不僅創造地方就業機會,也為地方建構環保價值鏈,及提供各種環境教育的素材。美國密西根州則是規劃在部分的污染土地上建置太陽能發電與風力發電場,然而,不論再利用的途徑為何,最關鍵的是因為歷史因素而受污染的土地能夠重生,對綠地的開發也可因此降低。
不論是褐地計畫或土地再生計畫,環境的整治與復育只是第一步,還必須有明確的政策支持,同時建構長期願景,並進行環境再造規劃,而且再造計畫的成功仰賴各個領域的專家及民眾的參與。對於地少人稠的台灣而言,土地資源的永續利用是相當關鍵的環境議題。而受到污染的土地,不應單純以符合法規的角度看待,而應以如何重新賦予土地生命為出發點,以「污染土地的價值再生與再利用」為目標,利用工程技術做為完成土地再生的工具,將可創造國土環境永續經營的終極願景。(資料來源:http://www.sydneyolympicpark.com.au/

太陽光電 跨入太陽能系統端「屋頂合作計劃」

太陽光電 跨入太陽能系統端「屋頂合作計劃」 徵求建物合作
2009/08/11
轉寄
列印
太陽光電能源董事長羅家慶。Big Sun/提供 【新竹訊】太陽光電能源科技公司(BIG SUN)投入單多晶矽太陽能晶片生產,今年邁入第三年,在歷經市場嚴酷的洗禮下,摸索出一套生存之道。
該公司董事長羅家慶率領優秀團隊,不斷思索突破、躍升之道,海腦中浮現許許多多的點子,並從紙上藍圖,一步步化成實際行動,歷次增資都獲得市場高度支持,該公司最近剛完成現資,資本額跳升至12億元以上。
在沒有財團支持的背景下,BIG SUN以中游晶片廠的角色,跨入多晶矽砂精煉,此種魄力放眼業界亦無人能出其右;今年下半年,進一步積極朝下游系統端做整合,目前內部已成立系統工程專業團隊,進行關鍵研發與外界整合。先跨入小型發電系統,待累積一定的實績及經驗後,再自建大型電廠。
羅家慶表示,透過該計劃,屋頂加蓋太陽能板,除具有遮陽效果、減少空調用電,也可用來發電,可謂一舉數得。目前政府對於此類投資案提供補助,BIG SUN以自產的晶片來建置,具有相對的成本效益,這是在CELL製造及代工之外,開闢一條新的獲利途徑。
BIG SUN的多晶矽砂精煉計劃起自於前二年太陽能矽砂原料高漲期間,目前雖回跌到70多美元,羅家慶表示,自製的多晶矽砂成本有機會壓低至25元,仍比外購低許多。目前該計劃已進入拉晶階段,長晶製程將委外。
BIG SUN現有三條CELL生產線,產能90MW,轉換率17.8%,朝向18% 挺進,除了優於同業水準,也具備總體成本優勢,良率高達99%以上更是稱冠業界。該公司以製程技術優勢,不排除替業界代工。
太陽光電公司電話(03)598-0288號。(翁永全)

太陽光電產業座談 促進新能源技術提升(二)

太陽光電產業座談 促進新能源技術提升(二)
2009/08/11
轉寄
列印
■李正宗■
主持人:財團法人中技社董事長-潘文炎    經濟日報總編輯-翁得元記 錄:李正宗攝 影:毛洪霖
前 言:
太陽光電是未來重要的新能源,政府也相當重視太陽光電產業的發展。財團法人中技社與本報合作舉辦落實「台灣光電兆元產業政策」座談會,希望能促進台灣太陽光電新能源的技術提升、發展成一個產業,且透過業者的示範推廣、練兵機會及串連上中下游產業結構,打開國際市場。
■旺能光電處長 汪時民■



汪時民
太陽能傳遞的價值在於滿足所有消費者的用電需求,其實我們現在生產的產品,未來都是建材,所以,未來太陽能會走向服務業。
在國外,除了產品的研發,在創價流程也有很清楚的研究及新的經營模式出來。以德國及美國為例,從服務業的觀點來看,德國是針對每度電做補助,美國卻是針對資金信用的比例做補助,因為政府不同的補助方式,造成兩個國家在服務業的模式上截然不同;在台灣,目前還看不到有業者或學校在研究相關的創價流程,應該有單位去研究出哪一個創價流程最適合台灣,以在未來政府角色退出後,有一個長期的市場機制。
目前大部份業者面臨的都是手上有案子,但缺乏資金,希望政府能結合國營銀行或國發基金的資金,和業者一起走到海外去投資電廠。另一方面,如果開放台灣市場,雖然在WTO 的架構下,不允許某些國家的採購一定要在國內製造。但針對非WTO限定金額以下的標案,還是可以規範一定要在台灣製造,像美國就有不少標案規定,相關設備一定要在美國當地製造,畢竟是政府補貼錢。期待政府在開放台灣市場後,也能以規範國內製造來保護本國業者。
■精曜科技總經理 張柏齡■



張柏齡
精曜科技在做太陽能設備之前是做IC,很遺憾國內一直把重點放在製造大國,這個後遺症在前幾季已顯現出來。台灣在沒有自有關鍵設備開發的情況下,景氣好時還可賺進不錯的利潤,當景氣差時,大家都在殺價,營運問題就浮現出來。
目前太陽能光電的業者都經營得很辛苦,事實上很少有公司能具備全方位齊備的人材,從設備的開發、機器的生產、到尾端的應用都能全程自主,如果相關業者能在每一個階段互補所長、互為合作,整個產業成功的機會就很大。
也因此,在太陽光電產業上,我們要勵志做產業大國,不要做製造大國。如果沒有意識到這點,持續由國外引進設備,將來太陽能的價格一旦不好,很多公司就無法存活下去。
循著產業大國的理想去做,絕不是不可能,台灣在專業知識、設計及製造能力,都遠超過大陸許多,如果能在政府領導下,將公家機關、學校、大型建築等開放出來給民間做為競賽,因為任何一個建築物最後畢竟以美學掛帥,會鍛練業者,將不同公司引導整合到此方向,不必大家一窩蜂跳進製造業裡。
■台灣科技大學營建系副教授 楊錦懷■



楊錦懷
推動太陽能產業發展,可從三個方向來談,首先最重要的是技術研發要早、要長期。台灣的半導體產業能有今天的局面,是過去30年的努力結果,現在光電產業只要能借重發展半導體的經驗,再加以延伸、補強,並非沒有基礎,會有好的開始。
在技術研發上,可加強電能處理系統部份,尤其是「直流供電系統」是減少電能處理成本的重點技術。「直流供電系統」可提升太陽光電用電效率10%,減少零件處理成本25%。以光電板效率17%來說,等於節省1.7%。1.7%對營運成本有多大效益?目前1%太陽能光電效率相當於7%營運成本,那麼節省了1.7%,就等於創造12%的營運效益。
另外,太陽光電業者如果能著力「直流供電系統」的研發,在太陽能的使用上就有機會帶動相關電器產業一起創造百億、千億元以上的商機,擺脫過去被日本、韓國一路壓著打的窘境。
其次是設置推廣。在國外有許多大型系統設置,而台灣的系統設置普遍規模較小,就學不到大型系統營運管理的經驗。從「全國能源會議」的結論,或是「再生能源發展條例」,都強調要裝到10 GW以上,等同台灣在2025年總發電容量的20%。以這麼高的比例,現在就要因應技術投入做大型裝置系統示範,進一步建立驗證及裝置標準,對系統營運及進入國際市場會有很大幫助,也讓供電品質不致受到太大影響。
第三是獎勵優惠措施。雖然太陽光電成本一直在降,但大型系統裝置還是要補助,或是配合電價折扣方案,讓初期裝置的成本負擔能降低。現在全國裝置容量只有0.16%,未來如果裝置到10%,甚至20%以上,當陽光受烏雲遮蔭,造成發電量劇變時,可能會從1 MW驟降到100 kW,像這種大量的電量變化,如果沒有配備儲能裝置來輔助,供電品質會受到很大的影響;另外,不但對台電的備載容量設備投資不能減輕,也不能發揮現地發電、現地使用的分散式供電理念。
今天談兆元產業政策,最終還是要回到節能減碳的基本面來看,如果系統可靠度提升,可用很久,就不必花費能源去處理垃圾,也不必花費能源去製造新的系統,才是真正達到節能減碳。另外,也要儘早投入太陽能光電系統的回收再利用研究,達到從cradle to cradle的理念。總而言之,在此還是要強調「技術研發要早、要長期」,我們的光電產業才能深根、屹立不搖。
■信鼎公司董事長 游銘祥■



游銘祥
政府在輔導一個產業時,多半會鎖定某項特定的產品。事實上,任何一個產業發展都有個產業鍊,如果政府只偏重某部份,就會形成頭跑得很快,身體跟不上,脖子就會越拉越長,甚至斷掉的窘境。因此,政府的輔導及獎勵,要將上中下游以及週邊支援產業和工業一併考慮進去,整個綜效才會大。
台灣由於土地少,在發展光電產業上,可將公家機關、學校等部門的建築物或屋頂拿來做裝置示範;甚至像電廠、焚化爐、資源回收廠等,因為原有設備與對外電力饋線都是現成的,做為示範裝置發展會特別快。唯這些單位均有嚴謹的環評及其他法規限制,需要有專責單位先將這些法規作一整合,再把路打通,提供產業再利用可遵行的法源依據。
政府在重點扶植一個產業時,常常會在中央推很多輔導優惠方案,雖然也會設計許多配套措施,但難免掛萬漏一,以致案子到地方政府,執行過程往往因為地方官員「依法行事」,或者沒有公權力作跨部會及跨級的整合而滯礙難行。所以,希望政府在扶植重點產業時,不僅層級要拉高,更希望有高層級的公權力,能在出現問題時介入協調,發揮救援法規的力量,才不會讓好的政策淪為口號或流於形式。
發展光電或潔能產業時,生產相關元件製程中難免會產生很多如廢溶劑、廢矽漿料等事業廢棄物,總不能發展一個潔能產業,卻又製造另外一個污染源出來,所以,政府對於光電潔能產業的資源再回收技術也要給予重視並列入輔導獎勵的範圍。
■崑鼎公司經理 梁博傑■



梁博傑
國內業者與國外太陽能電廠的開發計畫已有一些接觸,對象都是當地的開發商,也是業者產品的主要出路。剛剛有業者提到希望國營銀行介入投資電廠,但其實國內有許多投資開發商本身就有投資能力,政府不一定要把銀行拉進來,也可考慮對這些開發商針對國內外太陽能電廠投資項目,給予開放融資或放寬貸款額度,增修租稅優惠條款等政策配合,將有助於太陽光電業者走出台灣小型電廠的視野,放眼全球太陽能電廠的龐大商機,早日擺脫微笑曲線的下端,走上新兆元產業的大道。

■經濟部工業局組長 呂正華■



呂正華
太陽光電是極受關注的議題,行政院在推動綠色能源產業上,能源局負責政策制定、示範、推廣和補助;工業局則負責整體產業發展。
太陽光電產業的確面臨一些問題,像矽晶和太陽電池就欠缺垂直整合,由於技術門檻低,差異化比較少,要擁有長期的競爭力,就要從技術扎根做起。就像有業者提到,要從製造大國變成產業大國,最重要的課題之一就是技術扎根,而扎根的作法可以自行研發或是嘗試與國外大廠進行垂直整合。
因此,太陽光電的技術研發非常重要,對於目前較為缺乏高效率太陽電池的自主技術,要盡快在台灣建立下來,對於原料設備受制於國外之情形亦應尋求改善,如果主要廠商能夠以火車頭的角度帶動國內供應鏈,包括原料及設備廠商等,對於產業發展才會有幫助。
此外,系統整合也很重要,要整個產業附加價值高,就要在系統整合上一起推動,並尋求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之道,建全產業供應面,在國際間才有競爭力。目前政府提供的獎勵措施,有五項可提供業者參考:1.今年年底前,業者可依促產條例之新興重要策略性產業,享五年免稅或個人股東投資抵減,太陽光電電池符合新興重要策略性產業。至於促產條例落日後,工業局已研擬產業創新條例,待立法院審議後,雖然產業別不再獎勵,但是功能別仍有研發、人培、營運總部獎勵措施。2.研發補助:公司開發新產品,可申請主導性計畫,經審查通過得補助50%以下的研發經費。3.研發貸款:研發新產品或新技術可提出申請,可核貸計畫總額的八成,利率比一般銀行低,但有金額的限制。4.自度化投資減抵:購買全新自動化設備或技術,經工業局審查通過後,可抵減7%營利事業所得稅。5.申請設備免關稅:購買國內無產製的機器設備,可申請設備免關稅和營業稅。
在政策部份,則有以下幾點說明:1.產業發展不是只有其中一塊在發展,必需做上中下游的結盟。目前國科會已推動「國家型計劃」,五年編列330億元研究經費,希望除了用在技術研發外,也能對產業發展有幫助。2.協助業者引進國外技術,像光電效率高的,能在國際交流、國際組織以及蒐集國際趨勢有所著墨。3.在促進投資部份,遇到水電、土地等問題,工業局將協調主政單位盡力排除投資障礙,以促進產業發展。
■內政部營建署建管組組長 謝偉松■



謝偉松
任何產業發展,最後都會立足落到實質空間之土地和建築物上,日前立法院三讀通過之「再生能源發展條例」中已明定再生能源發電設施或相關設備,準用都市計畫法及區域計畫法之公用事業,意謂者這類公用事業設施在目前所有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裡,都得允許設置,不論是保護區、農業區、保育區均得容許使用,但還是有受到面積的限制。
太陽光電廠之設置在國外所耗的土地面積非常大,台灣土地面積小,且大部份是私有土地,公有地很少,所以土地取得是個大問題。另外只要談到產業發展,每次都會提到要求內政部鬆綁法令,其實近20年餘年來,法令該鬆綁的都已鬆綁,程序該簡化的也都已簡化。比如現在要蓋一座電廠,可以透過都市計畫專案變更土地或非都市土地之開發許可,是很有彈性的,我認為比較困難的還是土地取得的成本與整合。
剛剛主辦單位提到「10萬戶陽光屋頂計劃」部分,內政部在89年已作函示解釋,即裝置容量在20千瓦以下,高度在1.5 公尺以下的太陽光電板,免申請執照,而且屋頂除避難平台規定外並沒有面積限制,所以在建築法規上沒有問題,真正的問題還是在設置成本。
至於鐵皮屋屋頂,由於大多是違章建築,牽涉到建築物容積率、消防公安等問題,在法令上要讓它合法化,會有困難。倒是在新的建築物屋頂上建置,可以和建築師公會、相關材料商、營造廠做結合示範,畢竟在轉換效率上,建築物屋頂比立面好,立面的帷幕牆又涉及到承重、耐震、耐風、結構安全以及防火安全等法規規定事項,會有比較嚴格的規範。

太陽光電產業座談 促進新能源技術提升(一)

太陽光電產業座談 促進新能源技術提升(一)
2009/08/11
轉寄
列印
■李正宗■
主持人:財團法人中技社董事長-潘文炎    經濟日報總編輯-翁得元記 錄:李正宗攝 影:毛洪霖
前 言:
太陽光電是未來重要的新能源,政府也相當重視太陽光電產業的發展。財團法人中技社與本報合作舉辦落實「台灣光電兆元產業政策」座談會,希望能促進台灣太陽光電新能源的技術提升、發展成一個產業,且透過業者的示範推廣、練兵機會及串連上中下游產業結構,打開國際市場。
■中技社董事長 潘文炎■



潘文炎
地球越來越熱、能源越來越少,發展綠色能源已成為全球的共識。1999年到2008年的十年間,太陽能平均年成長率超過40%,而需求也從1999年的200MWp增加到2008年的5,900MWp ,成長25倍。雖然去年發生金融危機,有可能首次降低太陽能的需求量,但長遠來看,預估到2015年,每年還會有20%~30%的成長。
由於太陽能的發電成本仍比傳統電價貴許多,所以過去十年的成長數據,幾乎是靠各國政府補助所創造出來的。去年太陽能的生產成本開始出現很大的降幅,上游原料下降65%、電池下降45%、裝置費用下降35%,依據專家的推估,大約在三~五年內,太陽能每瓦的發電成本就可降到先進國家傳統電價的標準。因此,就全球市場來說,是前途非常看好的產業。
但就台灣而言,台灣的電價只有先進國家的三分之一,世界排名在最低的五名內。加上太陽能的裝置面積需求大,台灣用地成本太高,也就是說,台灣的土地很貴、電很便宜。如果以1MWp要用到2甲地來計算,每年可發200萬度電,按傳統電價可賣500萬元,但光是土地租金成本就占150萬元,再加上裝置成本,要獲利很難。因此,太陽光電在台灣要全面推廣,仍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但做為一個世界的公民,推動節能減碳及發展太陽光電兆元產業已是政府既定政策,在台灣的既有條件下,如何找出一個最適合台灣特色的模式來推動?是繼續像德國、日本一樣投入龐大經費推動落實與建築結合的太陽電池工業?還是像澳洲一樣,將所有資源挹注做研究,以發展新的太陽光電技術為重點,也可對世界綠能產業有重要的貢獻,都是今天要討論的重點。
■經濟日報總編輯 翁得元■



翁得元
媒體必須走在最前面,基於對新興產業起帶頭作用的社會使命,經濟日報非常重視太陽能產業,在綠能、太陽能的報導比重已超過石化、紡織等行業,僅次於晶圓代工等科技新聞。
今年5月,經濟日報邀請2008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來台演講,在兩天的議程中,即規劃一場「專門探討太陽能產業發展」的研討會,重點放在「兩岸太陽能產業如何合作」,得到熱烈迴響。
我曾經在一次訪問行程到大陸太昌,發現整排建築都使用太陽能屋頂,原來是政府為補償搬遷農戶所蓋的國宅。那是一個很小的城市,卻能讓民眾住家全面使用太陽能,可見由政府來主導,可以產生很大的力量。台彎的建築業蓬勃發達,建設公司動輒進行造鎮,如果一開始即規劃蓋太陽能住宅,就比一戶一戶去裝置快速許多,我認為造價成本可以適度反應在房價上。但要先釐清儲存的問題,是否兩天沒太陽就不能開冷氣?還是可以進步到即使颱風天都可以使用一個星期?就使用者的觀點,只要儲存技術可以解決使用時間的問題,加上政府的政策補助,就能吸引大企業、甚至一般民眾的裝置意願,則太陽光電產業的普及指日可待。
希望透過經濟日報這個媒體平台的影響力,讓綠能產業蓬勃發展,最終能讓台灣成為節能減碳的綠化島。
■干布太陽能公司總經理 林江財■



林江財
要落實兆元產業,政府要提高負責推動的層級,或能更進一步成立專責專權的能源部。推動一個新興產業,牽涉到跨部會的整合,如有資金需求時,必須要財政部同意與配合;建築法規由內政部決定,而制訂「再生能源發展條例」等法案時,又是立法院的職權,若政府負責的層級不夠高,常會使不上力或是各做各的。
建議由行政院副院長直接督導,成立跨部會的指導委員會(Steering Committee)來推動,納入專家學者,建立一個決策平台。政府過去砸下龐大資源推動半導體產業時,誰也沒想到會有今天的成績。如今各種科技條件和投資環境,都比以前更透明、更發達、更快速,應該比以前更有組織、有效率的規劃來推動太陽光電產業。甚至把過去推動半導體與平面顯示器產業的部份能量轉移過來,延續並且聚焦強項,補強過去沒有做好的部份,就比較有機會帶領業者走到產業微笑曲線的兩端,擺脫賺取微薄利潤的代工業宿命。
1973年能源危機後,美國於1977年正式成立能源部(DOE,Department of Energy),開始重點投入再生能源的研發,初期研發水準一直提高,但量少價高,很難大量普及。直到2004年德國EEG法案再修訂,提共更好的購電補助誘因,於是造成太陽光電產品空前缺貨,帶動整個新產業的興起,不僅獲得商機,也帶來龐大的就業機會。足見一個對的政策或組織,就可以讓一個行業動起來。
不過,以目前太陽光電近千億元的產值,就經濟角度而言,很難獲得掌管眾多產業的經濟部太多關注。所以,政府應該體認到,太陽光電不只是兆元產業那麼狹隘的定位,應從國家能源安全、供應自主等更高的戰略層次來看這個產業。成立專責專權的能源部,再加入如歐盟EPIA等的國際研發聯盟組織,台灣在國際接軌上會有好的開始。
政府政策固然重要,示範和推廣才能讓政策走入民間,教育民眾綠色環保的認知,也才能知道太陽光電對人類生活變革的重要性。因此,希望公部門及具社會責任的大企業,能率先示範,起帶頭作用,投資不多,但對國際形象卻有相當大的提升。
像美國加州Google總部就是使用太陽光電,與尖峰用電的高電價相較下Google發現,不需要靠賣電去補貼發電成本,因為其發電成效,遠超過他們要付傳統電費的價格。再如大型企業Wal-Mart要求其供應廠商要做綠能,否則取消合約,這也是另一種強力有效的示範推廣。
■中正大學副校長 吳財福■



吳財福
推動太陽能產業發展,可從三個方向來談,首先最重要的是技術研發要早、要長期。台灣的半導體產業能有今天的局面,是過去30年的努力結果,現在光電產業只要能借重發展半導體的經驗,再加以延伸、補強,並非沒有基礎,會有好的開始。
在技術研發上,可加強電能處理系統部份,尤其是「直流供電系統」是減少電能處理成本的重點技術。「直流供電系統」可提升太陽光電用電效率10%,減少零件處理成本25%。以光電板效率17%來說,等於節省1.7%。1.7%對營運成本有多大效益?目前1%太陽能光電效率相當於7%營運成本,那麼節省了1.7%,就等於創造12%的營運效益。
另外,太陽光電業者如果能著力「直流供電系統」的研發,在太陽能的使用上就有機會帶動相關電器產業一起創造百億、千億元以上的商機,擺脫過去被日本、韓國一路壓著打的窘境。
其次是設置推廣。在國外有許多大型系統設置,而台灣的系統設置普遍規模較小,就學不到大型系統營運管理的經驗。從「全國能源會議」的結論,或是「再生能源發展條例」,都強調要裝到10 GW以上,等同台灣在2025年總發電容量的20%。以這麼高的比例,現在就要因應技術投入做大型裝置系統示範,進一步建立驗證及裝置標準,對系統營運及進入國際市場會有很大幫助,也讓供電品質不致受到太大影響。
第三是獎勵優惠措施。雖然太陽光電成本一直在降,但大型系統裝置還是要補助,或是配合電價折扣方案,讓初期裝置的成本負擔能降低。現在全國裝置容量只有0.16%,未來如果裝置到10%,甚至20%以上,當陽光受烏雲遮蔭,造成發電量劇變時,可能會從1 MW驟降到100 kW,像這種大量的電量變化,如果沒有配備儲能裝置來輔助,供電品質會受到很大的影響;另外,不但對台電的備載容量設備投資不能減輕,也不能發揮現地發電、現地使用的分散式供電理念。
今天談兆元產業政策,最終還是要回到節能減碳的基本面來看,如果系統可靠度提升,可用很久,就不必花費能源去處理垃圾,也不必花費能源去製造新的系統,才是真正達到節能減碳。另外,也要儘早投入太陽能光電系統的回收再利用研究,達到從cradle to cradle的理念。總而言之,在此還是要強調「技術研發要早、要長期」,我們的光電產業才能深根、屹立不搖。
■茂迪公司總經理 張咀亮■



張咀亮
太陽光電產業與其它產業不同,不能拿半導體產業的經驗或模式來類比,否則很容易最後還是在賺辛苦錢。
我很贊同以政府資源全力扶植太陽光電產業發展,因為這個產業最後的使用者其實是各國政府。政府只要有心投入,成效都會很好,像德國政府是最早投入太陽光電產業的,現在德國不論在技術或是產業發展,都已非常成熟,其它國家包括台灣在內,要追上很困難。不過,台灣現在已經有再生能源法,等子法出來後,產業微笑曲線會出現品牌、技術往上提升,我們樂觀其成。
在推廣太陽光電的過程中,發現大部份民眾對這個產業一知半解,甚至完全不懂,即使台電蓋電廠也仍是用它自己的規格在蓋。從經驗中發現,太陽電廠要整合必須有資金、土木建築、結構、鋼構、維護、監控、太陽、建築師,甚至風水師及氣象預報都要考慮進去,而目前台灣最缺的就是整合的機制。政府如果願意傾全力投入,讓整合機制順利運作,才真正對此兆元產業有助益。
■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 王健全■



王健全
我剛從法國參加OECD會議回來。雖然歐洲的金融風暴還未過去,整體經濟還是不振,但各國政府已在做中長期的策略規劃,重點除了金融監理外,還包括創新R&D、人力&教育、以及綠色能源和節能科技,足見歐洲各國對再生能源的重視。在執行面上,政策補助、對消費者採購、補助等,都做得很好,其中德國、西班牙和墨西哥等國,推動再生能源的方向和我們很契合。
我國除了已通過的「再生能源條例」裡明訂諸多輔導補助措施,經濟部最近也提出「產業創新條例」(草案),希望在現階段政府財政拮据的情況下,能以多元化的工具對產業提供補助,其中針對綠能產業的補助辦法包括:1.產創30條,將來綠色R&D投資的可適用投資抵減。2.產創23條,中央目的主管單位,可編列預算補助或輔導,以提升能源使用效率。3.產創24條,鼓勵政府機關及企業優先採購無毒害、少污染的綠色產品,並有一定比例的價差。4.產創28條,國發基金可融資相關產業轉型,甚至可匡列一些基金來協助,這對光電產業的幫助很大。5.產創條例18條,各部會可編列相關預算,協助業者、專家參加在國際性標準技術的會議,以達國際接軌的目標。
過去發現,韓國和日本針對關鍵性高、外部利益很大的產業,政府都會先全力補助扶持,甚至使其有能力出口,等到整個行業帶上來,產生利益後再慢慢恢復市場機制。我們除了現階段已經出爐的各種補助辦法,還可以更積極的去做。我認為示範效果很重要,政府可以利用各縣市的特色,找出一個城市與業者結合,當做示範性城市,如此一方面有助產業發展,一方面可教育民眾,另一方面又可提升生活品質,獲得三贏。
在兩岸的互動上,目前政府已有搭橋和試點計劃,建議可以從中國大陸二、三線城市開始,以技術和對方交流,建立試驗基地。目前大陸相關單位意願頗高,業者可藉政府的力量去促成。
■綠能科技公司副總經理 李宇琦■



李宇琦
綠能科技主要生產晶片及薄膜太陽能電池模組,近年由於太陽能產業供給過剩,部份業者會籌措一筆資金,到西班牙、義大利及德國等對電廠有高額補助的國家去蓋電廠。對業者來說,如果「再生能源條例」的施行細則訂出來,經過財政和經濟的精密計算,能與西班牙、義大利及德國等國有相同的IR值,業者籌措出來的資金不一定要投資到國外去,就可以轉而投資在國內蓋電廠。
蓋電廠不只是前期工程需要物力人力,後續的保養維護等也需要龐大的人力,可為地方創造就業機會。所以,「再生能源條例」施行細則的補助,不只是對裝置電價、回收等給投資者的幫助,對國家的就業率也有直接的助益,希望政府能參考其它國家的做法,訂出足以與之比美的補助辦法。
在國外蓋電廠有財政及經濟上的考慮,都會與銀行合作,讓銀行將資金投進來。其實,銀行投資電廠,會有安全穩定的收益,政府可在財政規劃上,提出鼓勵銀行團把錢投資在國內電廠上的方案,創造政府、業者及銀行三贏。
目前業者到國外蓋電廠,必需與當地政府法規配合,但在國內卻找不到符合條件的施工團隊,只好找當地的團隊,但如此一來,就把系統建置的機會和經驗給了外國,非常可惜。
建議我們的外貿單位,能在國內培養組織足以長征國外的太陽光電廠專業施工團隊,可以和業者一起前往,共享及創造機會。
還有一個當務之急要做的就是建立認証機制。以模組為例,我們要賣到韓國,必須經過韓國的認証,但國外的模組要賣到台灣來,卻沒有任何限制。唯有盡速建立認証機制,才有公平的市場機制,進而保障到國內業者。
至於BIPV市場,我們一直很希望能夠進入,但BIPV比較偏建築業,是否有一些建築法規上的規定或限制?業者無所適從。如能成立一個像過去「節能服務團」相同功能的「產業服務團」,除了推廣太陽能系統如何用在家庭上,還要重點輔導廠商使用太陽能系統,或輔導建商規劃大型的BIPV系統,把建築法規上的限制找出來,建立一個平台,讓業者能和建築法規的主管機關、帷幕牆廠商、以及建商等,一起討論解決,對推廣BIPV會有幫助。
由於BIPV是立面的,如用到帷幕牆,建築師在意的是美觀,加上立面的發電效益比較弱,所以,在BIPV的補助上,不能單就發電效益來考慮,也要考慮到美觀因素,要和一般發電的補助政策做切割。
現在政府在擴大內需上,有針對學校或公家機構裝置太陽光電提供補助,但在規格上已先設定好要用什麼系統,如果政府有心幫助像薄膜太陽能電池模組行業的發展,由政府開出的規格就不要做隱性的限制,讓業者有機會公平競爭。或者改為每KWP發電多少就給予多少的補助,發電數少相對補助減少,自然會淘汰體質不佳的業者。
目前能源政策的定位不夠明確,所謂再生能源包括火力發電、風力發電、核電效率開發等,到底太陽能光電在政府的能源政策裡的占比是多少?將來要扮演什麼角色?這都需要政府更明確的方向。

太陽能PV Inverter變頻器

永彰代理日立變頻器 強化電力半導體設備
2009/08/13
永彰公司總經理鄭萬來(左二)、經理鄭仲淋(左)、日本HITACHI技師博田慎吾(右二)、李春滿(右)發表日立可程式控制器。李正宗/攝影【台北訊】永彰機電公司代理日立變頻器、PLC、產業用CCDCamera、主動式濾波器及太陽能PV Inverter等,該公司專業於自動控制、監視系統、節約能源及系統整合等產品與服務。
永彰機電公司與日立產機株式會社長期合作,為提升自動化控制應用技術,引進日立新型變頻器SJ700、X200、可程式控制器HV系列及工業用CCD Camera等。
SJ700系列採獨特的Sensorless Vector Control,在0.3Hz時可輸出200%高啟動扭矩,在0Hz時可保持150%扭矩,適用於升降機、押出機等設備。該產品採用10年零件壽命設計及簡單維護,而Micro Surge Voltage Suppress機能已取得日本、美國及韓國等專利,可抑制二次側馬達端子電壓,保護馬達壽命。
日立可程式控制器新產品EHV CPU將傳統CPU及Ethernet通信模組整合為一體,具有高速通信機能,能降低自動化控制成本,提升自動化產業應用技術。CPU的指令處理速度大幅提升到20ns,對於運算速度及增加生產效率都有顯著的幫助。
日立工業用攝像機技術領先同業,可應用於TFT-LCD、半導體、PCB、生物科技、醫療儀器等檢查及定位設備。日立以其電視攝影機專業經驗及技術優勢,運用到工業用攝像機,在彩色圖像顯像的技術領先其他競爭同業。
台灣近年來積極發展高科技產業,而高科技產業的機器設備對電力品質的要求遠較傳統產業嚴格,值得注意的是目前高科技產業的生產設備本身大都是非線性負載,因諧波導致電流波形畸變,使機器設備無法正常運轉,而造成生產中斷的事故,時有耳聞。因此如何改善電力品質減少諧波污染,已成為目前電力品質與高科技產業之重要課題。針對非線性負載所產生的諧波,諧波所造成電源歪率可由主動式濾波器予以補償,對於電力品質有顯著的改善。
全球環保意識提高,各國積極發展太陽能產業,太陽能變頻器可將太陽能轉換為電能直接饋入電力供應網路或是儲存於蓄電池,因此不僅可提供使用者的自用電源,也可提供公眾電源另一種型式的電力來源,形成一個分散式的發電系統,太陽能發電系統是乾淨及節能的系統,未來可逐步應用於各種領域。
永彰公司將持續強化電力設備、產業自動化、半導體週邊等三大主軸產品銷售,結合售前及售後服務的一體化經營,加強與國外合作關係及引進新產品銷售;且積極參與政府大型公共工程及提供相關產品的銷售,進行策略聯盟,與海外跨國性企業合作等,希望提供國內產業最佳產品及服務。
永彰公司電話(02)2717-5757號。(李正宗)

SEMI全球太陽光電產業聯盟(SEMI PV Group )「太陽光電學院

太陽光電學院 助你晉身「綠領」族打造職場優勢
2009/08/18
【新竹訊】由SEMI全球太陽光電產業聯盟(SEMI PV Group )所規劃的「太陽光電學院」,日前風光結業。這是國內第一個針對目前最夯的太陽光電產業所規劃,結合上課與就業推薦的學程。
在上完66個小時的專業課程後,SEMI PV Group 在學員同意下,主動將學員履歷表推薦給包括益通、宇通光能、新日光、茂迪、昱晶、聯相、友達、奇美能源、旭能、中德、中美矽晶、奈米龍、應用材料、歐瑞康等國內30多家太陽光電業者,大大提高求職者在人事主管前的能見度和就業機會。
SEMI台灣區總裁曹世綸表示,在SEMI台灣太陽光電委員會的指導下,成立太陽光電學院,提供有興趣投入太陽光電產業的人,一個更有效率的管道和方式,了解太陽光電產業的知識,並藉由這個平台讓學員能和同學、業者高層及人資主管交流知識和工作機會。
宇通董事長蔡進耀指出,台灣基於半導體和平面顯示器產業的優勢,在全球太陽能產業發展快速,不過太陽光電產業所遇到的技術和市場問題和這兩個產業不同,因此所需的人才也不同。他認為,對發展再生能源有強烈熱忱、具備太陽光電產業的基本知識,並且對產業和公司有信心、願意堅持下去的人,是這個產業最需要的人才。
隨著全球環保意識抬頭,從事太陽能、風力等對於保護環境或者永續生活有貢獻的「綠領(Green Collar)」工作者,將是未來職場的新寵兒。美國太陽能協會研究指出,到2030年,美國每四位工作者中,就有一位綠領工作者。根據104 人力銀行調查,「太陽能與能源相關產業」已經成為2009年企業看好的台灣十大明星產業榜首,將創造近萬筆職缺。(曹松清)

樂士承包台北自來水園區加蓋太陽能板案

樂士進軍綠能產業 承包台北汀洲路自來水廠案
2009/08/18
樂士承包的台北自來水園區加蓋太陽能板案,年底完工。樂士公司/提供 【台北訊】重電設備廠樂士公司(1529)進軍太陽能產業,承包台北汀洲路自來水廠案,現正施工中,總發量電257KW,將於今年結案,未來將積極與上下游合作,參與國內外標案。
樂士對於能源市場並不陌生,過去多年承攬台電的輸配電計劃,及台中港區的風力發電機工程,是國內少數具備完整機電、土木整合經驗的業者,奠定跨入太陽能等再生能源市場的有力基礎。
樂士前二年參與風力發電機工程,培養出專業技術團隊,成功拿下汀洲路自來水廠案,本案是在水池上加蓋太陽能板,既可發電,又可減少水池直接曝曬受到污染,沒有額外的土地成本,是極具示範性的太陽能建置案。
樂士也推出垂直軸風渦輪式風力發電機及風光互補型路燈,小型化設計進軍利基市場,目前正進行風洞測試,未來台灣及大陸為主力市場。該公司表示,跨入節能照明是樂士的發展方向,風光互補型路燈結合太陽能、小型風機,以磷酸鋰鐵電池為電源,燈泡為LED或HID燈的節能路燈,有別於同業的設計,將在特定領域搶下一席之地。 (翁永全)

沙漠太陽城」中國第一個「零排放」城市。

敦煌計劃建千萬千瓦級「大漠太陽城」
2009/08/20 13:02
【經濟日報記者楊文琪/20日電】中國甘肅省敦煌市近日召開「敦煌新能源產業示範區產業發展規劃」項目啟動會,擬將敦煌打造成千萬千瓦級的「沙漠太陽城」,和中國第一個「零排放」城市。
上海證券報報導,敦煌規劃項目土地面積達5,000平方公里,太陽能熱發電年用水量為200噸左右,同時,敦煌以建設大規模的太陽能基地為依托,將利用優惠政策吸引先進製造業及相關產業落戶當地。

太陽電池模組最佳化自動指引儀表

虎尾科大 創新技轉 產學合作搶得先機
2009/08/20
虎尾科大電資學院院長莊賦祥研究團隊研發的太陽能模組安裝雷射指向儀(小圖)建置實地應用圖。虎尾科大/提供 ■陳渲堉■
國立虎尾科技大學承自雲林工專優良血統,校長林振德表示,自創校以來,虎尾科大不斷為國家培養許多基礎及中階技術人才。近年來在精密機械製造、量測及光電顯示器、LED 、太陽能等領域,研究與產學合作成果豐碩,教師先後獲頒多項指標性獎項,且有專利技轉的成果產出,由於優良的師資也無怪乎帶領出一批優秀的人才為企業提高更好的效能。
虎尾科大研發長朱存權了解國內企業發展若想要在技術上進一步深化發展,除本身須加強研發投入外,尚必須結合產業與大學院校的力量,而虎尾科大研發處全力媒合教育界的研發能量與產業界的市場需求,讓教育界龐大的高科技人力資源與產業市場結合,創造更多的科技產值,並提昇學校的研發能量,由於成果豐碩卻礙於時間限制,此次在創新技轉發表活動中僅擇 2 項成果簡介:
太陽電池模組最佳化安裝自動指引儀表 具國際競爭力
由於能源短缺,太陽能發電近年成為各國相關科技發展的主力。虎尾科技大學電資學院院長莊賦祥表示,當前太陽能系統廠商在技術及產品的升級上存在著太陽能板因安裝參數與季節不同、全球各地點經緯度不同、現有軟體無法自動估算模組最佳安裝方位與角度,及如何自動感測太陽光入射之方位與強度,以比對太陽能板之發電效率等等的瓶頸。
針對前述各點,莊賦祥引用最佳化安裝指引儀表藉由對太陽軌跡的模擬與入射至太陽電池模組的能量之演算,將可隨使用者之需求,提供安裝時最佳方位與最佳傾斜角,以使太陽能模組全年獲得最大的發電量可提高模組效率 5-7%,並以Laser pointer 指引出最佳方位。
莊賦祥指出,該研究團隊結合虎尾科大電資學院光電、電子、電機及資工等背景及光電顯示器技術研發中心及所轄之各個研究室之老師,加以碩博士班學生所組成,在太陽能電池磊晶製程、LED 封裝、電力電子、資訊工程、無線通訊等領域之經驗相當豐富,同時也結合了模擬與 GPS 專長教師及研究生加入。
現今研發出太陽能模組最佳化安裝儀器、全方位半球形太陽光光感測器、雷射自動指向儀及無線網路監控系統等新穎產品,並進行相關技術的轉移,有效協助在地廠商升級,提升廠商國際競爭力。
目前該研發成果將於 8 月 31 日 10 時,於虎尾科大綜合工程一館九樓國際會議廳,舉行經濟部科專計畫暨光電顯示技術研發中心成果發表會,會中除了介紹自行研發的太陽能最佳化感測模組、全方位太陽光能量感測器... 等重要技術外,也將現場展示各項研發成果及多項技術專利。歡迎產、官、學、研各界人士蒞臨指教,諮詢電話 (05)631-5566 (05)631-5566 呂先生。
LED 的散熱現況與發展 散熱模組設計未來可期
以 LED 的散熱現況與發展為發表主題的機械設計工程系副教授周榮源,認為 LED 有多項獨特的優點,在綠色環保方面,LED 符合 RoHS 與 California Title 24 的要求,足以促使 LED 逐漸取代現有光源。
但 LED 在眾多優勢中,其散熱概況是一個不容忽視的缺失,而在照明應用時,由於一些機構如接頭甚至外型等須符合傳統燈具規格(如 MR16),以及重量的要求,因此進一步限制了散熱結構的設計。
針對該點,周榮源表示目前全球多以對流及輻射方式為主作改善,由於 LED 壽命高及低成本的要求,因此不需風扇被動形式的自然對流,是成本最低及可靠度最高的散熱方式。
周榮源表示,散熱片位置須和重力方向平行,以利氣流通過,由於 LED 模組多半前方是平面的光源設計,因此後方散熱片為考量氣流流向,鰭片多半是軸向輻射狀的結構,而路燈等多顆晶片的照明設計則採用平板式鰭片的散熱片。
另外一般應用於 LED 的散熱片由於重量和成本的考量,多為鋁擠型散熱片,且散熱片底板和 LED 模組接觸面的熱擴散特性要高、鰭片面積要大、數目要多,但間距不能過密,最後則需注意表面處理(如陽極處理)以提升熱輻射能力。
由於全球企業之研發多有成熟表現,並廣泛應用在各處,而如何達到適切且完美的設計,就是周榮源所關注的,並期以該方向達到產學合作的最大優勢。

自然電科技太陽能戶外照明 專利設計妥善率100%

自然電科技太陽能戶外照明 專利設計妥善率100%
2009/08/06
自然電太陽能燈鋰鐵蓄電。自然電科技公司/提供【彰化訊】自然電科技公司開發出一系列太陽能戶外照明,100%台灣組裝製造,以獨家專利設計妥善率100%,搭配人工智慧先進太陽能照明,具有景觀環保、安裝簡易、耐久實用、經濟免維護等多重優點設計的功能。尤其在政府單位帶頭推動節能減碳運動的同時,該產品的節能效益更獲得多家業者指名安裝使用。
自然電科技公司總經理黃銘勳表示,該公司產製的太陽能戶外照明產品,採用簡潔堅固的造型設計,以鋁合金防鏽蝕為本體、結構輕量化簡易組裝設計、運送容易、輕鬆搬運,DIY也可容易自行完成安裝。可搭配任何場合背景。當大於60LM/W LED光源,使用壽命超出30,000小時,能提升太陽能電力有效應用,達到幾乎永久不必更換燈泡。
另外,搭配鋰鐵電池質量輕、循環數特高,正常使用6至10年不必更換電池,大大降低維護費與使用成本,比傳統電池使用更安全,是目前最佳化的太陽能戶外照明產品,適用山區、海濱、河邊及鄉間道路、場合電力不穩定或無法到達的地區、電力線路不易鋪設的地點、公園庭園草坪綠地、小區域照明、透天豪宅、社區巷道、街道照明、工業產房、集合式大樓等。
黃銘勳說,該公司另有太陽能戶外照明燈、太陽能庭園燈、太陽能門柱燈、太陽能地道燈、太陽能模組、太陽能風力發電路燈、太陽能光明燈、太陽能小夜燈、太陽能景觀燈及代理聚恆科技公司的產品,能滿足綠色照明的形象工程及提供產業界對現代城市道路照明的設計標準要求。
自然電科技公司電話(04)897-1615號;網址http://www.a8a8.com.tw/ 。(黃奇鐘)

元太能源推動建案建置太陽光電發電系統有成

2009/08/13
元太公司推動建案建置太陽光電發電系統有成。胡崇銘/攝影 【台中訊】元太能源科技推動節能減碳、節省電費的太陽光電系統不遺餘力,該公司以代表溫馨、環保、健康的「HAMARK Solar」品牌響應政府節能政策,為客戶量身訂做。
元太公司表示,98年全國能源會議針對能源價格及市場開放議題指出,為推動綠色電力擴大節能減碳成效,將建置先進電表系統(AMI)及管理平台,運用電價結購提高使用者經濟效益,加大電價級距,以納入節能誘因。
另為擴大設置成效,對電力保證價格收購,並保證其每年合理利潤約5%~7%,增加投資成效,並對使用者提供能源設備補助、獎勵投資抵減所得稅、低利優惠貸款、現行暫採餘電回賣台電等各項發展政策。如每kw最高補助50%、補助上限15萬元,亦可向經濟部申請獎勵投資抵減營所稅及設備二年加速折舊攤提,更可加速投資報酬率回收成效,待溫室氣體減量法立法通過後,配合減碳政策,可做碳節稅規劃。
故電力除了自用可節省電費外,並可降低契約容量,減低用電超約受罰機率,多餘電力還可經雙向電表回賣或直接售購給台電,台電買回價格每度約8~10元(是電費的3~4倍收購)。太陽光電初期設置費用雖然昂貴,但如果能配合各種獎勵措施,核算省電效能,絕對符合經濟效益。
太陽光電發電系統將光能轉為電能,企業響應政府能源政策,不僅可享受經濟效益,也為大自然帶來美好環境,為企業打造優質形象。
元太能源電話(04)3500-8058號。 (胡崇銘)

全宥節能浪鈑 有效運用太陽能 用途廣泛

全宥節能浪鈑 有效運用太陽能 用途廣泛
2009/08/13
轉寄
列印
【台中訊】全宥有限公司研發的裕源節能浪鈑,利用太陽輻射傳導熱能原理來提供太陽能熱水功能設計,結合隔熱消暑以降低室內溫度及火災消防灑水功能效益於一身,同時也取得台灣、大陸、美國發明及越南發明專利的太陽能建材。
全宥公司總經理陳壬洲表示,裕源節能浪鈑用途廣泛,可運用組合製成各種場所建材,如置放為屋頂型式使用,夏季利用水將屋頂經曝曬後產生的熱帶走並將其儲存起來作為熱水來源,冬天則可透過隔間牆方式使用,利用水與室外溫度的溫差,透過節能浪鈑的作用,維持室內溫度,充分發揮節能、迅速、經濟、安全及環保功能,具有美觀一體成型更兼具防颱耐震功能,亦可作為恆溫室的建材使用,是畜產業的優質選擇。
除了節能浪鈑的應用,該公司為了能夠充分發揮環保與節能減廢效益,亦與工業技術研究院合作開發完成太陽能空調系統,透過系統作用將熱水轉換為冰水,冰水再轉換為冷氣,作為室內空調使用,能充分降低熱能,節省電能。
陳壬洲表示,由於油價、電價受到原料成本的影響而節節高漲,聯合國氣象專家警告如過度消耗能源,亦會造成地球氣候暖化現象,將會帶來嚴重災難,引發更多天災,如澳洲大乾旱,大陸大雪災、大陸奪命沙塵暴皆是百年來最嚴重一次,環保減碳議題,能源危機一觸即發,太陽能源是豐富又潔淨的再生能源,會是消費者心中最值得信賴的產品。
全宥公司電話(04)2462-6577號。(林志鴻)